只知道苹果里有维生素的营养观已经 out 了!



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,常被认为能帮助人体抵抗感冒,减少疾病。除此之外苹果还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,由于是少量存在的天然物质,算不上一种必需营养素(例如维生素)而经常被忽略。但实际上这些活性生物对人体维持健康有极大的帮助。鉴于此,苹果其实算是一种“功能性”食品


常常听说1天1个苹果,医生远离我,苹果它真就可以让医生远离我吗?


有研究团队曾分析多名成年人吃苹果的习惯以及他们的就诊次数,约有9%的实验者每天吃1个苹果。然而科学家发现,每天吃1个苹果者使用的处方药量只是比不吃苹果者略少,但两类群体就诊的次数大致相同。


如果1天1苹果尚不足以保持健康,那吃2个甚至3个的话呢?


欧洲的研究人员发现,40名成年志愿者因每天吃2个苹果而改善了心脏健康。


巴西学者发现,每天吃3个苹果,帮助多名超重女性体重减轻,血糖水平下降。


苹果对健康的好处毋庸置疑,因此常常被称作功能性食品。“功能性食品”常被拿来与“超级食品”进行对比。

欧美流行所谓“超级食品”的说法。资本喜欢给羽衣甘蓝、菠菜、蓝莓等食品贴上“超级”标签,旨在吸引大众关注、增加销量。


根据定义,超级食品通常是指富含营养成分、具备出众营养价值的食品。例如,鲑鱼和金枪鱼被认为是超级食品,因为它们含有的omega-3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有益。


广告声称,食用超级食品可改善某些方面的健康。但问题是,大多数这些说法并不基于科学研究——这也是超级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本质不同。


功能性食品含有的诸多生物活性物质,每一种都在体内发挥独特功能。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是天然存在于食品中的,也可于加工时添加。随着研究扩展,科学家在越来越多食品里发现生物活性成分。


怎样定义功能性食品


营养学是一门年轻学科,其中“功能性食品”和“生物活性成分”的概念则更年轻。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,营养研究的重点一直是维生素缺乏症。官方鼓励公众多吃经维生素“强化”的加工食品,以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,例如由严重维C缺乏引起的坏血病,以及长期维D缺乏导致的佝偻病。


然而,为纠正营养不足问题而强调某些饮食的做法,往往会导致人们过于关注某些营养素,过度摄入某些食物,再加上精加工食品普及,体重增加趋势明显,糖尿病、高血压和心脏病等风险都将上升。


回顾历史,日本人曾是全世界最健康的民族之一。然而,随着21世纪到来,许多日本人开始接受美式饮食,并出现了类似美国人的健康问题。日本政府就开始为国民不断增大的腰围和下降的健康状况发愁。为纠正此问题,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成为首个推广功能性食品概念的国家。


如今,日本使用“保健专用食品”一词来称呼那些经科学证明能促进健康的食品。日本有超过1000种食品和饮料被批准为保健专用食品,例如,日本约一半的健康指南都提到了“使用生物活性益生元膳食纤维改善消化”。


苹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


我们来看看作为功能性食品的苹果中除了维生素,有哪些生物活性成分呢?


果胶作为一种生物活性成分,果胶是苹果被归类为功能性食品的原因之一。果胶是苹果的天然膳食纤维,主要存在于果肉中。摄入果胶,能减少人体对糖和脂肪的吸收量,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。



苹果皮中富含纤维外,还含有大量多酚,它能促进健康,减少慢性疾病。鉴于多酚主要存在于果皮,故认为,相比喝果汁或吃果酱,直接享用整只苹果,能最大程度摄入多酚。


苹果中还含有花青素,花青素也是一种多酚,可使苹果皮大部分呈现红色。富含花青素的饮食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;此外,有学者正尝试将花青素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。


苹果中另一种关键多酚叫作根皮苷。过去一百多年间,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根皮苷控制血糖的作用。最近的工作证实,这种多酚能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量以及增加肾脏的排出量,从而发挥血糖水平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

由此可见,虽然1天1个苹果未必能显著减少处方药用量或就医次数,但长期吃有功能性作用的苹果,的确对健康大有益处。




Copyright © 2024和之时 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 皖ICP备2024032974号-1  ICP123456  XML地图